《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收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重要论述。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极端重要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性,准确把握纪律建设的基本要求,牢固树立党章党规党纪意识,推动《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贯彻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意思是:“像从前离娄那样精明的眼睛,公输般那样的巧匠,不凭规和矩,是画不成方圆的”。无规矩,不成方圆。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必须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戒尺,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立起来、严起来。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循的总规矩。
作为统计人,要时刻以“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要求自己。不断增强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是统计人手中最具力量的武器,是作为党的忠诚助手与得力干将的重要法宝。
一、熟知规矩,掌握纪律
《淮南子》有言,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欲其方圆,必循规矩。党的规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也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体现和可靠保证,总的包括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以及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对我们来说,还应包括单位规章制度,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
(一)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党章。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我们必须学习党章,掌握党章基本内涵,自觉地维护党章尊严,自觉地运用党章抵御一切违反党章的行为,才能在实践中维护和捍卫党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党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在这样的历史关键节点,我们更需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任何工作都必须坚持向中央基准看齐,以贯彻中央、省、市、县委精神和各项决策部署为前提,统计调查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其“晴雨表”的作用,服务“十三五”,服务“新常态”。
(三)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国家法律。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是底线。党员干部要从根本上树立法大于权、纪在法前的理念,彻底改变重权力轻法律的旧思维,将公正与法治作为我们国家的价值目标和我们个人的价值取向,将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理念牢固树立心中。
(四)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培育形成了包括“三大作风”、延安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时代精神在内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使我们党始终保持着先进性和纯洁性。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工作惯例经过了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约定成俗、行之有效,能够使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不走错路、少走或不走弯路。党员干部通过认真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坚定理想信念,补好精神之“钙”;提升业务水准,抵御能力不足危险。
二、手握戒尺,严守纪律
党员干部不仅要充分认识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极端重要性,更要始终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政治准则,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守纪律首要的是遵守政治纪律,守规矩首要的是遵守政治规矩。 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
(一)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落实有力。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对中央和省、市、县委以及国家统计局和省市统计局的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都要及时认真组织传达,研究具体贯彻落实措施,确保把党中央的精神和要求全面贯彻落到实处。
(二)坚持广泛听取各个方面群众意见,做到执政为民。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要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就必须开门搞活动,就必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统计更要树立“统计为民”的思想,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要职能就是服务,服务职能履行的好不好、到不到位归根到底是要由人民评判,我们必须听取群众的意见,才能一步一步地发展好统计事业。
(三)抓好学习教育和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防患未然。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也是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指导原则。教育和引导各级党员干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一级带一级的示范效应,使教育活动成为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生动实践、加强党性锻炼的严肃课堂,这样才能够做到及时抓苗头,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立足本职岗位,严于律已。统计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政府宏观管理与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统计法律法规是实现统计本质与职能作用的重要保障和重要支撑。统计干部要明白,纪律和规矩既是规范党员干部言行的“紧箍咒”,也是保护党员干部不出问题的“护身符”,是对党员干部的爱护和保护,既有利于党的事业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我们个人成长进步。要严格自律,克服和管住不守规矩的“人性冲动”,时时懂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处处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要忠诚于党的统计事业,尊崇法治、敬畏法律,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组织统计工作,带头遵守《统计法》,坚持依法治统,使统计法治精神形成意识、融入血液。数据真实是统计的生命线,失真失实的统计数据误导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因此,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查处各种统计违法行为,不断提高统计公信力。要严守统计法规定的“六个不得”。这“六个不得”既是底线,也是红线,谁也不能碰、不能逾越。
三、敢于作为,勇于担当
守纪律更重要的是要敢作为、勇担当。党章是共产党员一切言行的准则,是党员干部就必须按党章规定来说事、来办事。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的责任,对大是大非问题要有坚定立场,对背离党性的言行要有鲜明态度,不能听之任之、置身事外。这是党员的根本职责,只有抓起来、抓好了,才谈得上负起自己的责任。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与“怕”的心理有关。或是怕“影响团结”,不敢指出别人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在“打圆滑”中让小错发酵升级;或是怕“搞坏印象”,让人觉得自己爱管闲事好当官,在“和稀泥”中让作风一泻千里;或是怕“丢了选票”,该说的不说、该做的不做,在“装糊涂”中让工作延误搁浅。这就是个人的得失心太重,在患得患失中看不清大局,在顾虑重重中辨不准方向。如果拿“守纪律”“讲规矩”当借口,该作为不作为、该亮剑不亮剑,就会变成消极的守规矩,这种不作为就是不负责。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统计工作者要在被动中求主动,在常规中求创新。我们不仅仅是为统计工作,而是要站在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高度,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高度,要比别人站得高,看得远,敢想敢做,要彰显统计人勇于追求的执着精神和甘于奉献、无私无畏的崇高信念。
只要是党员,在遵守党纪方面就是平等的、一致的。在遵守党纪上没有“特区”,也没有“敏感区”,更没有“禁区”。严明纪律不是消极的守,而是争取主动的为。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统计数据,统计需求急剧增加,统计作用日益增大,统计环境异常复杂。我们只有以党章党纪为戒尺,主动创新工作,有所作为,做一名“四讲四有”的合格共产党员,才能应对好统计事业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