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汉中市镇巴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文学


明初的一个奇官
日期:2016-08-10 来源: 作者: 点击:

【编者按】近日,陕西省制定出台了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调动全省各级各类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广大干部在为民服务中牢固树立责任担当意识,主动适应新常态,彰显新活力,展现新作为,让能者上,对错者容、使庸者下。现转摘《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8月1日一篇文章——《明初的一个奇官》,供大家学习交流。

明朝开国第三年(1370年),朱元璋正为平定四川厉兵秣马。陕西毗邻四川,天然要为统一之战提供兵源和后勤供应。但由于长期战乱,许多烟囱不冒烟,土地没人种。祸不单行,百年不遇的大旱肆虐全省,夏粮绝收,哀鸿遍野。其中,重灾区正是汉中府所辖二州十四县。

汉中本是鱼米之乡,人民勤劳,风俗淳厚,如今突然盗贼四起,人人惊恐,度日如年。南京很焦虑,责令汉中府从重从快打击犯罪,还一方平安,为统一全国作准备。

救灾、维稳任务艰巨,刻不容缓。在这火烧眉毛的节骨眼上,汉中知府费震的对策出人意料,让所有人目瞪口呆。费震由此一夜成名,被誉为明朝最有胆识的地方官。

不可思议的怪招

费震本是江西鄱阳县农民,而且是一位熟读儒家经典的农民,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江西是连绵战乱和阶级压迫的重灾区,人民群众在死亡线上挣扎,费震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洪武元年,新政权发现了费震这棵好苗子,聘他为吉水知州。费知州做官“宽惠得民”,为群众办了许多好事实事,所以仅仅两年之后,就被越级提拔为汉中知府。

费震刚到汉中就面临大考。怎么办?

尽管费震举着鞭子催着,干部忙得连撒尿都没空,盗贼却像韭菜,越割越多。费震思虑多日,断然决定改变思路:暂缓抓贼,都去勘察犯罪现场!

果然,费震发现了案件的共同特点:苦主家里馍馍少了,金银财宝一个不少。这说明,刁民其实都是饥民,犯罪动机不是贪财,而是活命。如果按照惯常思维,就事论事水来土掩,不但盗贼抓不完,还会引发次生社会灾难。费震一夜无眠,苦苦思索治本之策。

第二天,一纸政府公告出现在汉中街头村社,尽管白纸黑字,人们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汉中府官仓里尚余两万多斗粮食,知府决定统统借给灾民救急,秋收之后请大家准时归还,不计利息。

至于南京三令五申的社会治安问题,公告中只字未提!

费震的怪招把他的副手、汉中府同知吓坏了。同知谙熟官场之道,奉劝领导改弦更张:粮食生长周期漫长,且丰歉难料,还是赶紧抓贼比较稳妥。他一根手指向上指了指,压低嗓子劝导:效果怎样是能力问题,抓不抓可是态度问题哦!

费震淡定地说,上面如果追究下来,我负全责,没你什么事。

同知被费震“震”倒了,汉中的人心却陡然顺了起来。人心一顺,什么奇迹都能发生,这是一条显而易见的历史经验。

一条道走到“黑”

奇迹果然出现了。许多犯罪分子流着泪投案自首,有的还带来了不舍得吃的窝头萝卜。坏消息是,听说这边竟然有饭吃,还不要钱,汉中府周边地区的灾民,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汹涌而至,让人猝不及防。

照理说,当务之急是立即堵住边界。然而费震竟又出奇招,宣布不论户籍何处、是否做过贼,一视同仁给饭吃。空关房、撂荒地无偿分配给外地人。条件是:吃饱饭就得下地干活,否则收回土地房屋;青壮年要组成民兵小分队,昼夜巡逻,确保自家和街坊安全。

知府一条道走到黑,同知已经看到了他的悲惨结局。上级指东你向西,还擅自开仓放粮,这不是找死吗?谁敢保证秋粮一定丰收?就算老天爷听你的,百姓不还仓咋办?让外地人占汉中的便宜,将来找谁要债去?南边随时打起来,这不是破坏大局吗?

费震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他坚信只有这样做,才对得起地方百姓,对得起给他乌纱帽的朝廷,更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当然,他也做好了自食其果的心理准备。

那么,对费震这样出格的干部,上级到底怎么处理呢?费震是幸运的,《太祖高皇帝实录》记了这样五个字:“帝闻而嘉之!”尽管惜字如金,我们还是可以想象出朱元璋又惊又喜、频频点头的样子。

同朱元璋一样开心的是汉中的外来人口。给饭吃、发“绿卡”、送田产,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人心是肉长的,几万难民感极而泣,在这块充满温情的土地上挥汗如雨,干活比本地人还要卖力,唯恐对不起官家。

与同僚相比,费震的眼界确实宽广。农业是农业社会的主要财政来源,没有劳动力就没有农业。而据史籍描述,元末二十年战乱,导致全国性人口锐减,农业大省山东、河南“多是无人之地”,瑞金人口减半,扬州城只剩18户人家!这样的烂摊子史上少有,朱明政权显然走不了多远。

就在全国的地方官束手无策的时候,汉中的劳动力却魔术般地率先得到了补充。加上天公作美普降喜雨,秋粮获得了大丰收,产量超过战前。更神奇的是,空了的官仓又满了,基层干部并未敲门催促。至于南京头疼不已的盗贼问题,早已烟消云散!

成功是如此的完美,连费震自己都喜不自禁,得意地拿同知打趣:你说陈粮好还是新粮好?

费震险胜一局,上面也嘉许了,搁一般人肯定是见好就收,养心安神清静无为,坐等上级提拔。然而,库里有粮,手里有钱,社会稳定人心齐,费震哪里坐得住,又有出人意料的大手笔。

那段日子,费震天天夹着个罗盘,在辖区内马不停蹄四处奔波。老百姓感到很奇怪,难道知府大人想当风水先生了?其实他搞的是城市规划。不久,在宋代旧城基础上,一座坚固美观的新汉中城拔地而起。600多年后的今天,汉中仍是陕西最美城市之一。费震不求做官只求做事,非但造福一方,而且泽被后代子孙,不能不令人惊叹和深思。

皇上的高度肯定传到汉中,社会上纷纷传言知府要高升了,很快要走了。一个充满勇气、智慧和慈悲的决策,使人口由少变多、农业由歉变丰、陈粮变新粮、盗贼变良民,而且旧城变新城,这样能干的干部哪里去找?

“断崖式”处理与“火箭式”提拔

费震确实走了,但不是提拔。也许被成功冲昏了头脑,他出事了。到底什么事?史书并无记载。朱元璋对腐败的态度众所周知,费震如果触及这类问题,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但既然他是被押送到南京的,问题应该不小。

让费震感激涕零的是,他居然躲过了牢狱之灾,只受到“断崖式”处理:由正四品地级市一把手,直接降到正八品,一下子成了科级干部。

朱元璋爱才惜才,心想能让粮食“收”“放”自如的人,搞金融也该不错,于是让费震到中书省直属单位上班,负责印制发行大明宝钞,外加一项专项工作:制定高级干部工资待遇方案。

大明宝钞就是纸币,当时是个新玩意儿,没多少历史经验可循。至于高干的工资待遇问题,户部研究了好长时间,始终拿不出像样东西。待遇定高了,中央拿不出钱;定低了,干部有意见。一人扛两件吃力不讨好的活儿,费震死定了。

出乎意料的是,票子发行顺利,工资方案一稿通过。朱皇帝又笑了,酝酿着再把费震的职级调上去。

有关部门委婉提出异议:老费的能力和业绩没说的,可惜资历太浅,受过处分,不大符合晋升规定,是不是再等等?

朱元璋一锤定音:“规定针对的是一般情况,才能出众的人是一般情况吗?今后凡是才能高、位置低的,统统越级提拔,不能让规定拴死。”话音未落,费震跃居正三品户部侍郎,连升五品九级。3个月后执掌户部。又过11个月,外放湖广布政使。

明代的布政使相当于清朝的督抚,货真价实的封疆大吏。一直到光荣退休,费震始终保持了敢作为、善作为的特点,政绩可圈可点,而且再没犯错误,是明初众多能吏的一个典范。



上一条:墨子:万事莫贵于义 下一条:廉洁是一种幸福


主办单位:中共镇巴县纪委、镇巴县监察局  ICP备案号: 陕ICP备11003534号
网站管理:镇巴纪检监察网信息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