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一场倾盆大雨突袭群山环抱的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城。下午刚一上班,通江县纪委监委干部袁大坤就发现自己的微信被80公里外的一条消息刷了屏——“13时05分,通江县委第二巡察组副组长景龙呈因公由铁溪镇返回县城途中遭遇交通事故,不幸殉职。”
同一条噩耗在袁大坤的几十个微信群转发,留言不断地弹出,迅速累积到上百条。震惊、惋惜、悲痛的情绪溢出屏幕,和窗外的阴雨搅在一起。
7月19日,巴中市委追授景龙呈“巴中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逝者的背影渐渐远去,对他的记忆却愈加清晰。
同事眼中的他——
对事业无比热爱
通江县财政监督检查局原副局长肖静回忆说,事故发生后,整理景龙呈的遗物时发现,他的外套兜里还装着一瓶药。
2017年2月,因长期高强度、高负荷工作,景龙呈患上自身免疫性脑炎。出院后,尽管医生再三叮嘱要至少休息半年时间,但他还是坚持回到工作岗位上。
“他总说在家待一天也是一天,不如去单位上班。”肖静告诉记者,景龙呈是个“一刻也闲不住的人”。
在文峰乡土门村当第一书记时,景龙呈整日奔忙在帮扶路上。但遇到局里开展财政专项检查工作,这位十几年的“老财政”还是要抽时间回来帮忙。
只要谈起工作,没人能拗得过他。在同事们的记忆中,“局里事情这么多,我在就能多帮你们分担一些”,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巡察工作是苦活累活,还是得罪人的活。一些同志在参加一次后,就以各种理由推托不再参加第二次。但景龙呈却参加了三次。
想起两人在巡察组相处的点点滴滴,第二巡察组组长周凯湿了眼眶。对周凯来说,景龙呈是他的好搭档、好战友,他总希望每轮巡察都能与他搭档。
巡察期间,周凯见到景龙呈总是利用原本就少的休息时间回单位加班赶工作。“我便劝他,如果确实忙不过来,请一两天假也是可以的。”
周凯的好意被景龙呈婉言谢绝。在他心里,自己累一些没关系,但规矩不能破。
“他常说,我们去巡察别人,就要给别人树立好的榜样。如果我们都不遵守纪律,让别人怎么看?”当初好搭档的这句话,一直萦绕在周凯耳旁。
山路盘桓,重整行囊的周凯继续走在巡察路上。望着路边的崇山峻岭,他觉得浑身更有力量。
村民眼中的他——
对群众满腔真情
“扶贫队队长难当!!!”2016年4月11日,景龙呈在自己的QQ上写下了这样一句签名,并在句末加了三个感叹号。
他所挂职的土门村平均海拔850米,是一个典型的深丘旱山村,全村无产业、无集体收入,基础设施落后。景龙呈凭借对群众的一腔深情,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让土门村短时间变了样。
“老景让我重拾当好村干部的信心。”虽然比景龙呈大17岁,土门村村委会主任潘庆泉还是习惯称呼他老景。在土门村的那段时间,两人走村入户形影不离。老景的过硬作风,一点一滴都感染着他。
实施精准扶贫,首要在精准识别,这也是景龙呈到土门村开展的第一项工作。通过一家一户的走访,到县城相关部门调取数据分析,景龙呈仔细比对了几天几夜,最终把一些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筛选出来。
名单的公布在村子里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被清退的非贫困户产生了抵触情绪。“咱们必须到村子里宣传扶贫政策,让大家把心里想不通的、不平衡的地方都讲出来。”景龙呈跟潘庆泉商量。
无论是集中开院坝会,还是在村民家中一对一讲解,这场持续一周的扶贫政策宣讲会在村干部和村民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也化开了村民的心结。
潘庆泉记得,那个星期景龙呈一直守在土门村,没有回县城。第三天下了场好大的雨,等到景龙呈深一脚、浅一脚如约来到村民家中时,他的衣服都湿透了。“看见他浑身滴水还忙着跟老乡聊天,我们只好从老乡那借了一套衣服给他先换上,等衣服干了再还回去。”潘庆泉回忆说。
以最终拟定的贫困户名单为蓝本,并对民意进行收集整理,在景龙呈的推动下,一份崭新的《土门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出炉,土门村脱贫的美好蓝图徐徐展开。
土门村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刘传友感慨,景龙呈是扶危济困的“及时雨”,哪里有群众遇到了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刘传友曾在核桃产业园套种了100亩西瓜,当年6月西瓜成熟后,由于道路不畅,销售成了问题。景龙呈四处联系亲朋好友、瓜贩小摊帮忙销售,还把剩余的西瓜拉到县财政监督检查局,推荐同事们购买,刘传友的西瓜最后销售一空。
如今,村委会办公室门前的斜坡上,还能依稀辨认出菜畦的模样。景龙呈从家里带来了电饭煲、泡菜坛子,自己种菜、做饭,有时还请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品尝他的手艺。
“老景不仅把土门村当作他的事业,更把这儿当成自己的家。”潘庆泉说。
亲人眼中的他——
对家人无尽牵挂
在通江老县城一处闹市区,有一栋修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老房子,景龙呈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中的大部分时光。狭小的卧室里,80多岁的老母亲从衣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她一双一双码着亲手给儿子做的布鞋,忍不住泪如雨下。
由于妻子在偏远乡镇工作,兄弟姐妹常年在外务工,照顾两位老人的重担落在景龙呈肩上。虽因工作繁忙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但景龙呈对家人的爱从未因此减少半分。
2016年7月,景龙呈的母亲因病住院,财政监督检查局的同事们知道后,相约晚上下班后一同看望。不承想,大家拎着鲜花水果刚走到病房走廊,就被景龙呈拦在了门外。
“我妈这会儿刚睡着,进去后肯定会把她吵醒。”他有点不好意思,指着走廊的一排长凳说,“不如咱们就在这儿坐一会儿怎么样?”
这个巴山汉子对工作有着铮铮铁骨,在心底为家人留下了方寸柔情。
景龙呈不喜欢照相,留下最多的是与家人的合影。老房子的客厅墙上正中央,悬挂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中,县里的红军广场前,一个大家族其乐融融。
工作繁忙的他,分外珍惜陪伴家人的每分每秒。身边朋友都知道,景龙呈有三大爱好——做菜、钓鱼和打乒乓球。妻子林梅平时工作在几十公里外的回林乡,两人只能周末见面。“一到周末,他就在厨房里忙活,我负责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回忆起这些,林梅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容,“他经常给我们做各种菜,特别是鱼。”
亏欠最多的,或许是在绵阳读寄宿初中的儿子强强。被抽调参加巡察工作后,景龙呈常利用少有的休息时间来单位加班。“你怎么不趁孩子放假去绵阳看看?”看到给儿子打完电话的景龙呈,有同事忍不住问。
“这不是工作的事走不开嘛,我在还能多帮你们分担一些。”景龙呈又搬出了自己的口头禅,“小景很懂事,我们挺放心的。”他语气低了下去,似乎是心虚、又是愧疚地叹了口气。
“小时候特别喜欢雨天,听着窗外的雨声。你也总是带着我在雨中走,和我谈我的生活、学业。”在一篇作文中,强强如此回忆和爸爸一起走过的雨季。儿子懂得,父亲是在用陪伴这一最朴素的方式诠释那份深沉的爱。
对景龙呈的家人来说,他并未离去。
在景龙呈的卧室里,一切还是老样子。床头柜上整齐地摆着一摞书,其中一本《干部法律知识读本》还未读完,上面用铅笔认真做了标注。一张他用过的红色督导证依然挂在老房子门廊处的柱子上。
老母亲颤巍巍地抬起胳膊,小心翼翼把新纳好的鞋底装进塑料袋,放回衣柜原来的位置,口中喃喃地说着“等得闲了再接着给儿子做鞋”……(本报记者 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