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镇巴县平安镇是典型山区小镇,农村红白喜事,送人情随份子,本是礼尚往来、互相帮衬的传统。但个别群众却借机巧立名目大操大办、以办酒席之名行比阔、敛财之实,“送礼”渐渐成为当地群众最沉重的家庭开支,不仅滋长了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还加重了村民的经济负担、精神负担,导致夫妻、亲戚、乡邻之间关系紧张,矛盾重重,许多百姓苦不堪言。
近年来,平安镇将滥办酒席整治作为村(社区)集中治乱的重点,采取“抓两头、带中间”以及疏堵结合等措施、办法,下硬茬进行集中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结合实际排查乱象、找准病灶并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平安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党政班子成员、各站所负责人、各村(社区)支书、主任为成员的村(社区)集中治乱领导小组,针对滥办酒席这一乱象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各村也相继成立了工作机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召开由全体镇村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各界人士参加的酒席治理专题座谈会,确定了“抓两头、带中间”和“疏堵结合”的工作思路,常态化开展农村滥办酒席乱象治理。
规范管理,强化宣传。立足实际,制定《平安镇关于治理农村滥办酒席的规定的通知》,严格规范党员干部操办和参加酒席行为,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审定通过《村规民约》,明确规范酒席办理的具体要求,做到群众相互监督,有规可依;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会、院坝会,印发《村规民约》、发放宣传倡议书,大喇叭、微信群、LED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引导群众自觉抵制违规行为。在全镇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抵制滥办酒席的良好氛围。截止目前,辖区内200余户群众主动取消了原计划的酒席,极大减轻了群众的经济压力,培育出文明的乡风民风。
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一是强化纪律约束,严管党员干部。党员干部违规办酒席、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全镇共处理违规办酒5人。二是利用村规民约,加强源头治理。规定除婚丧嫁娶可简办外,其他一律不得操办。发现违规办酒动向提前介入和制止,拒不听劝群众,除现场送达《禁止违规办酒告知书》外,并在《村规民约》的“黑榜”上公示。三是用好乡贤,凝聚合力。充分发挥乡贤文化促进会的作用,在召开道德评议、邀请乡贤人士讲述乱办、滥办酒席的危害,引导群众不铺张浪费,不过量饮酒,不恶俗滋事,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最终达到良性治理。四是抓住关键节点,疏堵结合。每年高考结束后是“升学宴”“谢师宴”高峰期,平安镇充分抓住这个关键节点,组织召开大学新生及家长座谈会,与68名大学新生及家长签订了《不办酒承诺书》,并给予一定补助,有效制止了滥办学酒之风。五是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操办流程。严格落实酒席申报制度,各村村民必须到所属村委会、市场监管所登记备案、经审批同意,方可在规定的桌数范围内办酒,同时,各站所、村委会在办酒当天对承办酒席人员的健康、卫生环境、就餐人数、打牌等进行严格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现场责令整改。六是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避免各村治理滥办酒席工作出现“一阵风式”现象,将治理滥办酒席工作纳入各村目标责任考核,与各村签订目标责任书。从2019年初到现在,全镇办酒减少200余场次,为群众年均节约礼金支出5000元左右,减轻了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的经济负担,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不稳定因素,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提升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