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是推进清廉建设、推动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近年来,巴庙镇以“责任督廉、整治促廉、文化润廉、监督固廉”赋能清廉村居建设,助力乡村治理。
责任督廉,构筑廉洁自律思想防线。深化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把督促和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贯穿监督执纪问责全过程。深入推进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制定“三务”公开监督检查制度,发挥小微权力清单流程图监督、监管、便民功能,对小微权力运行发现的问题,严格落实“双责任、双问责”。
整治促廉,构筑权力运行防火墙。健全和完善村级“三资”管理细则,从源头上规范村级财务收支、经济合同、工程建设、票据使用、公章使用、财务公开、资产资源等管理行为,围绕制度约束宽软松、“三资”排查不彻底、承包合同管理不到位、集体资产资源失管失控、村级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格、离任审计不到位等重点内容,结合村集体“三资”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持续开展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整治。
文化润廉,构筑清廉传播阵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通过公示栏、入户上墙、民主评议等措施,让村民熟知,增强村规民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从各村的历史文化、村情村史中整理凝练清廉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优良家风家训,结合“汉中最美人物”“一约五会”“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活动,弘扬文明新风。依托农家书屋、乡村小广场、文化墙、宣传栏,将优良家风、廉洁文化、民生监督等清廉元素融入乡村街、室、廊、院的每一个角落。
监督固廉,构筑拒腐防变警戒线。广泛开展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决策听证会等形式多样的民主协商,推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动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委监委监督责任协同运转、同频共振,贯通各类监督力量,形成纪律监督、群众监督、村(社区)属地监督贯通协调、同向发力的监督格局。